经开六小读写结合课题组开展课外阅读主题研讨活动


五月是灵动的,是富有生机的,是充满期待的。在这暖暖春日里,经开六小读写结合课题组的研讨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题组主要成员卜晓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整本书导读课。

教学中,卜晓老师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为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她从关注封面上的图画、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读取图书封面丰富的内容,再撷取作者和本书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了解著作的写作背景。

在内容的导读上,卜晓老师引导学生就书名质疑:“时代广场”在哪里?猜猜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看到蟋蟀你会想到什么呢?一下子引起强烈的阅读期待;再通过重点情节的导读,快速把学生带入故事当中;当读到精彩处,先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故事续编,然后和原文对照,体会作者构思之妙。在学生被故事深深吸引时,授课戛然而止,此刻,学生欲罢不能,迫不及待想进入书本的阅读。

四十分钟的课堂轻松愉悦,在和学生聊天一样的对话中,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课后,全体语文组针对这节导读课进行了教研活动,大家对照自己以往课外阅读的指导,交流了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与体会,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在指导班级课外阅读中一些优秀的做法,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每一位老师都觉受益匪浅。

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就像孩子的双脚,“左脚”的课内阅读利于语文的“深入”,“右脚”的课外指导益于语文的“拓展”,两只脚都落在课堂教学中,但两者却不能顾此失彼,变成长短腿的“瘸子”,无法稳步前行。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老师们在探索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研讨大家形成共识:课外阅读导在课内,读在课外,有效的导读可以让有趣、真实的阅读发生。难怪课后,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给老师发来短信:“卜老师,我把时代广场的蟋蟀第一篇读完了,今天晚上把第二章给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