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经开六小的魏老师。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六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古诗里的节气》第四课来啦!今天分享的是关于春分的古诗。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开始,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全国各地几乎昼夜等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这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万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有一系列祭祀庆典活动。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礼记》中写道:“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民间活动上,一般算作踏青的正式开始。春分这天,农民会把没有馅的汤圆放在田边地坎,免得麻雀来破坏庄稼,名曰“粘雀子嘴”,亦有俗语云:“春分到,蛋儿俏。”据说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所以每到春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人都会做“竖蛋”试验。当然了,哥伦布当年能立住鸡蛋可不是因为春分,而是在鸡蛋上磕了一下,才把鸡蛋立住的。
“春分日,竖鸡蛋。上头光,下头圆。顶天立地,保平安。”经开六小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尝试了。
踏青活动还有放风筝、野外挖野菜、簪花等。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
春分有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这其中,雷在古人眼里是阳气生发的声音,春分时节阳气增长,并努力冲破冬天阴气的笼罩,隆隆的雷声便响起了。同时阳气外露迸发出光和热,闪电也随即出现。而元鸟就是燕子,春分便是它们筑巢归来的时候。
唐代诗人元稹的《春分二月中》,就描绘了春分晴雨时分的奇丽景象。
首联,二气,是指阴阳,这两个冤家,整天吵吵闹闹,无时无刻不在比试高下。即便在这样美好的春日,也不消停。所以,诗人说:你们别打了,跟我一起去看看春雨吧。没听说,朦朦胧胧的春雨笼罩下,有无数的姹紫嫣红和动人心魄的绝妙景色么。春分的雨,因为杨柳青青,遂有了一个更加优美的词句:烟雨。烟,忽明忽暗,缭绕蒸腾,朦朦胧胧,这样的雨,有时候竟小得不必打伞,只是发丝上会沾上一些水汽。这天地间,大概没有比烟雨,更撩人心魄了。
颔联,写春分时雨中所见到的奇特景象。这些景象即春分三候之二候,久违的电闪雷鸣,预示着仲春来了。这里,“雨来”对“云过”,“电影”对“雷声”,中间用一“看”和“听”,表明诗人对于大自然变化的喜爱与期待。
颈联,写雨过天晴后的春分景象,亦是分外动人。你看那连绵起伏的青翠山峰,连着天际,一碧万顷。林间的野花,透过稀稀疏疏的枝叶,在日光的沐浴下,倍显明艳。这是多么美丽的晴朗春日图啊。
尾联,“玄鸟”即燕子,这里说的是春分三候之另一候:元鸟至。“元”,在古代通“玄”,说的都是燕子。刘长卿《春分》中也提到玄鸟:“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可见唐人用“玄鸟”指代燕子的称呼。燕子一到,闺怨的女子也开始怀春了。它们在梁间飞来飞去,相互说着悄悄话,仿佛也在学人欣赏春分的景色。
这里的“人情”里,有着一种淡淡的春愁,还有着一种少女怀春的萌动:更有一份孩子们的期待之情,因为漫天的风筝,都代表着快乐的童年。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宠爱,与他们一起放飞儿时的梦想。这里的“人情”里,还有着农民伯伯的春耕之情。“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忙碌的日子,才会让农人心中踏实。不劳而获,对农人而言,从来都不算一件幸福的事。
让我们和着音乐,再一次吟诵这首《春分二月中》,再一次感受春天的曼妙。
这一期的《古诗里的节气》就到这里,欢迎收听下一期——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