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草木知——西安经开第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古诗里的节气》第一期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经开六小卜晓老师。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相见。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话题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16年11月30日 ,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我国,二十四节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一些节气也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冬至。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留下许多关于节气的诗词。从今天开始,六小语文组的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古诗里的节气》栏目与大家见面了。在这里,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历代诗人笔下的节气,感受诗词中的节气魅力。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古诗是《立春偶成》。很显然,这首诗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有关。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令。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就从此开始了。

在古代,人们有迎春的习俗。早在周代就有“迎春”的仪式:立春前三天,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那天,天子率领百官到东方八里外迎春,祈求丰收。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此外,立春这天,民间艺人还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有的地方全村会按辈分大小,用鞭子鞭打一头土做的牛。把打烂的碎土扔进农田里,预示着这一年的丰收,叫做“打春牛”

《立春偶成》就是南宋诗人张栻在立春日偶有所感而写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写的是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用了拟人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因此它们首先知道春到人间的消息。

诗的后两句是说: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一阵东风吹来,春水碧波荡漾。写出了诗人的悠然遐想,“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约看到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最后一句通过春风吹水这种具体物象来表现“生意”。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这一期的《古诗里的节气》就到这里,欢迎收听下一期——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