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我是二四班的付老师,六小年文化系列节目--《年的味道》又跟大家见面了。 昨天我们知道了二十七,宰公鸡。那么,在腊月二十八和二十九这两天,又有哪些重要的习俗呢?今天,付老师告诉你。
在中国人眼中,过年不止是眼前的饺子和鱼肉,还有儿时记忆中的老面馒头,蒸馒头是春节前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就是说在二十八和二十九这两天,家家户户开始发面蒸馒头,为整个春节准备主食。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按过去的习俗,从初一到初五不能动火。这是因为做饭时蒸、炒、炸、烙等烹饪方法中,“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二声)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人们就在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二十八发好了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蒸馒头、蒸花卷、蒸枣泥包、蒸豆沙圆包、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过年时蒸的馒头,上面都要用胭脂点上红点,以示吉庆。
现在由于没有那么多的禁忌,春节期间想要吃馒头,随时可以买到,人们也就不再需要集中蒸很多馒头,只有一些偏远的地区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传统。
除了蒸馒头,有的地方还制作“年糕”。人们为春节制作的糕就称为“年糕”,因为“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有“年年高”的美好祝愿。
二十八除了要发面蒸馒头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贴窗花和贴“福”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这个字,左边是“示”字,“示”是“神”的本字,代表庄重和严肃,右边的“口”代表人口,寓意人丁兴旺,“田”代表田地,在农耕社会,这是最重要的财富!一人一亩田,有人又有田,人人有饭吃,这就是幸福。
中国人最注重年节,也最珍视传统。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美,诸事顺利,就刻意将那些不和谐的事一一避开。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一过,万事俱备,只等迎新纳福了。
同学们,就让我们在“福”的海洋中,盼新春,望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