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二班的卜老师,欢迎收看经开六小年文化系列节目《年的味道》。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贴春联。春联是怎么来的,最早的春联是怎么出现的?别急,听卜老师告诉你。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shén tú)、郁垒(yù lěi)。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上联"新年纳余庆"的意思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嘉节号长春"则预示着春意常在。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拍手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孩子们,故事讲完了,现在,你对春联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年的故事,就请继续关注六小微信平台“年的味道”栏目!这里有更多好听的民俗故事等着你呢!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在这里,卜老师就用一幅对联表示对所有六小人的祝愿:开门见喜个个心花怒放,过岁迎新人人笑逐颜开。孩子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