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之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语文部编教材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而思政课的根本任务也是立德树人,立什么德?就是要立社会主义道德,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什么人?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情操、有责任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政进课堂是让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落地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发现课本中隐藏的思政点,用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达给孩子。
我校于3月30日进行了语文思政课堂活动!十一位语文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展示。
杨晓老师执教的《一分钟》课堂环节完整,时间安排紧凑,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里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珍惜时间。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王福荣老师执教的《神州谣》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识字、朗读教学融合在一起,运用图片、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朗读中体会祖国的繁荣景象,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板书设计合理,授课时间安排科学,整堂课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张小莉老师执教的《千人糕》教学目标具体、合理;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善于挖掘提炼课程蕴含的育人因素。她引导学生感受生产米糕时工序的复杂、人员的繁多和劳动的艰辛,由“千人糕”的制作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劳动成果,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课堂上学习氛围浓厚,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达成效果佳。
黄新老师执教的《中国美食》,以视频激发学生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对本课七种菜肴进行地域分类;紧接着组织家乡美食交流会,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最后挖掘美食背后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节课,环环相扣并渗透思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欣老师讲授的《传统节日》一课,整体环节清晰,环节层层相扣,以时间顺序串联七个传统节日,以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马莹老师执教的《文具的家》,运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文中小主人公贝贝不爱惜文具,粗心的性格特点。并且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一位学生的精彩表演,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感悟爱护文具的重要性。并通过同桌讨论分享如何才能不丢失文具,将爱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深入学生心灵。
周婧文老师执教的《千人糕》一课,教学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周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讨论,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懂得平凡铸就伟大,感恩成就未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我们的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国家,做一个懂得尊重和感谢的好少年。
高瑞坤老师讲授的《神州谣》从“长江、黄河、长城、珠峰”出发,到祖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共同努力。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山川的壮美、也畅谈了自己的梦想。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长着中国脸、拥有中国心、怀抱中国情、具有中国味”的好少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程宇霆老师通过《一匹出色的马》,围绕“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开展了一堂别具一格的生态环保课。孩子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合作讨论,踊跃发言,树立环保意识。本节课丰富了孩子们的环保知识,激发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情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动家长,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韩帛辰老师讲授的《中国美食》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浓厚,几种中国美食的讲述,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在学习中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拓宽眼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杨淑云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古诗《从军行》,她从边塞诗引入,创造学习氛围,在课堂上通过品析和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情,方式多样,层次清晰。杨老师从本首诗挖掘出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政教育相契合,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给学生带来精神的启迪,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
在紧张的语文思政课活动中,老师们不断磨课、研课、试课,收获颇丰。要想把语文思政课讲得“有温度”,就不能是填鸭式的“灌输”,也不能是单向度的“聆听”,而应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激发思想的火花、引起心灵的共鸣,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学生在思想和心灵上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提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思政意识,立足课堂教学,努力挖掘思政元素,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努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精神底色。德育与智育并重,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语文思政课一定会搞得扎扎实实,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