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经开六小一年级四班的马老师。六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古诗里的节气》第五课清明来啦!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这句古诗为我们呈现的是清明时节的美好画面。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它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关于清明的含义,《岁时百问》中是这样说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古人把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揭示了清明雨与谷物丰收的关系。“清明冷,好年景”是几千年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农民可以依据清明的天气状况,不误农时,播下丰收的希望。
与其它节气相比,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的两大主题。“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是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这一天,人们会回乡祭祖,带上酒食果品举行香火,来到墓地祭拜先人。清明祭祖这一习俗流传千年,意义重大。它能让家人再次聚到一起,通过这一事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传承家族的精神文化。
清明的第二个主题是踏青郊游。天气变暖,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说的就是清明踏青郊游的热闹场景。公园里、山坡上、郊区外,到处都是踏青游玩的人群,有的是一家老少一起郊游野餐,温馨和睦;也有三两好友结伴出来徒步爬山,享受明媚春光。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一个是悲一个是乐,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一方面我们祭祀祖先,不忘先人,另一方面我们活在当下,继承祖先的遗愿。让祖先的血脉世代相传。
注:教学资源参考自“学国学网”、“语文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