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到大暑日夜黄——西安经开第六小学“青卉”课程 《古诗里的节气》第十二期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经开六小的阮老师。六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古诗里的节气》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古诗是南宋诗人曾几所作的《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类,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大雨时行。是指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习俗。此时天气湿热,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潮湿气过重。养生既要懂得防暑降温,还要着重祛湿。

四季间的轮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时至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俗有“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之说,从这句话中足以看出夏日里的酷热往往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那诗人曾几又是怎样度过这炎炎暑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大暑》去看看。

大 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诗的前两句作者写道“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意思是:这火热的天气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呀?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水中冰镇着的瓜果起起浮浮。

后两句中“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其中“兰若(rě)”指林中寂静处,也可指佛寺,“茅茨”指茅草盖的屋顶,也指茅屋。诗句解释为,森林里面非常的安静,茅屋深深或许能带来一点清凉之意;炎热的天气其实只有这么几天,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光阴。

热就热吧!这是没办法的事,好在经书里菩提心与我相伴,可以驱散炎热带来的枯燥,不是古人说的心静自然凉嘛!诗人并没有因为天热一味的埋汰老天爷,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盛夏的风物,“瓜果飘香,林深静谧,草叶茂盛”,继而感叹“无论任何环境下,当无法改变的时候都要去适应,并且更应该珍惜光阴里的每分每秒,浪费不得。”。

诗句由外至里的描写可以说是一种心境的独白,虽无华丽的词藻但也道出了“诗以载道”的诗词之境!

大暑节气到了,让我们一起学习曾几的夏日读书精神,在知识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知老之将至。

这一期《古诗里的节气》就到这里,欢迎收听下一期—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