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诗人也有“朋友圈”之苏轼——经开六小省级规划课题组开展《基于信息技术与美术下的小学高段语文审美教学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活动


在目前的古代经典教学中,古诗文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大多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从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古诗文学习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让孩子们获得审美体验,贯通古今文化,从而受益终身呢?近半年,《基于信息技术与美术下的小学高段语文审美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为了让学生品悟诗中情,感受诗之美,积极主动进行古诗积累,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假如诗人也有‘朋友圈’”系列活动。这项活动旨在用趣味十足的方式让学生读诗知人,发掘诗词里蕴涵的美。

这次,课题组选取宋代诗人苏轼为研究对象。活动前期,孩子们积极搜集并积累苏轼的古诗词,借助网络查找诗人的生平资料,全面了解苏轼。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人际交流圈等,将苏轼人生中的一个个瞬间用“朋友圈”这种现代化的方式记录下来。

那么,一生积极进取,笑对坎坷的苏轼,他的朋友圈会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学生笔下的作品吧。

读诗词可以涵养灵魂,读诗词能够涵养气质,读诗词亦是发现美的历程。通过这种活动的方式,古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孩子们不仅自发地想要去了解这个诗人,去读诗人的诗,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参与了诗人的一段生命历程。实践研究证明,丰富多样的活动是开展古诗审美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通过活动,孩子们多了一种了解诗词的方式,更加主动地探索诗词背后的故事,更深入地了解诗词中蕴含的文化。

惟愿诗词文化中的精粹缓缓注入孩子们的灵魂,滋养他们拔节而生。